在此输入需要搜索的关键词 全站搜索

对症才能下药,把脉第三方冷链物流发展 对症才能下药,把脉第三方冷链物流发展

对症才能下药,把脉第三方冷链物流发展

分类:行业新闻 465 0

 

对症才能下药,把脉第三方冷链物流发展
 

【编者按】在生鲜电商发展一片繁荣的背后,必须要足够强大的道路冷链运输来支持,本文作者不仅指出了我国生鲜电商发展的症结所在,也深入的分析了我国道路冷链运输的痛点,干货十足。

本文发自“河南道路运输”,作者:陈立友,亿欧转发,供业内人士参考。

对消费者而言,品质控制已成制约生鲜电商发展的关键。对冷链物流而言,挑战还远不止于此,最难的是改善产业生态,缩短冷链链条。

果蔬、肉类和水产等生鲜农产品,是人们日常生活必需品。其鲜活程度,决定这些生鲜农产品价值的重要指标,也直接影响人们身体健康。随着制冷技术和居民对于食品品质和新鲜度的要求的提高,冷链物流越来越被广泛应用。

道路冷链运输市场供需关系不平衡

从全球视野来看,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的冷链使用率己经达到95%以上,欧盟国家也在50%以上。他们凭借其发达完善的冷链物流服务系统,把生鲜食品的储运放在重要位置,食品冷藏运输率达80%-90%,冷链流通率达85%。相比之下,每年我国生鲜产品需要冷链运输的超过50%,综合冷链流通率仅为19%。其中果蔬、肉类、水产品冷链流通率分别为5%、15%、23%,因此造成的损失高达3000亿元。

究其原因有三:我国尚未形成完整独立的冷链物流体系,冷链市场化程度较低,第三方企业介入很少;冷链物流硬件设施建设欠账较多;冷链缺乏上下游的整体规划和整合,行业标准缺失。

从历史中寻找发展的轨迹,道路冷链运输在我国冷链物流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有着良好的发展前景。但道路冷链运输的周转量不敌其他运输方式,尽管它有着多重优势:门到门的一站式服务中间环节少;网络覆盖更广泛,理论上可以深入到每个角落;安全性和时效性较高,可控性强,且受天气、行政等不可控因素影响较小;服务质量稳定,冷链运输运力充足,受淡旺季影响较小,有比较可靠的运力保障;价格较低,即使与铁路冷链运输相比,在总价格上也有一定的竞争优势。

作为冷链上的关键环节与核心设备,冷藏车辆持续加速发展。有数据显示,全国2000年冷藏车销量不超过4000辆。2015年,其销量近2万辆。据专业人士分析,冷链物流建立在先进的冷库及冷藏运输设备和发达的物流技术基础上。

未来10年,冷藏车年均增长将达到28%以上,行业企业也随之迎来发展契机,硬件智能升级势在必行。但大部分设备都是针对冷库、超市及运输工具,而针对更小单位的配送过程中的保鲜设备没有出现,难以满足生鲜企业的需求。针对生鲜电商的配送需求,他们更需要标准化的中小型冷藏设备,甚至是结合智能汽车的概念,设计制造出适合在城市中短途配送的冷链智能车柜设备,解决最后一公里和共同配送问题。

相较于普通货运,道路冷链运输的成本要高出一倍,且技术含量较高、管控难度偏大,直接影响货物的品质和安全。对于不同种类的货物和温控要求,应选取相匹配的冷藏货柜,既要避免温控达不到要求,造成货物品质下降,甚至变质腐烂,导致运输安全性受到威胁,还要避免不必要的浪费。有些供应商根本不用冷藏车送货,有些供应商即使用冷藏车柜,常常不开启冷藏功能。

冷冻食品在运输过程中自然解冻,到了卖场再冷冻,甚至再次解冻后作为冷却食品卖给顾客,如肉类产品就经常发生类似情况。还有比如车辆设备老化陈旧与多次卸货等问题,车辆老化,温度达不到食品要求;冷藏冷冻商品混装,多次卸货,导致车辆温度无法达到冷藏冷冻要求。市场上冷冻冷藏食品符合温控标准的不足两成。生鲜产品本身的高损耗以及仓储、配送等冷链物流环节高昂的成本,仍是企业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值得关注的是,国家为提高冷链流通率及冷藏运输率有着较高的发展目标,为冷藏装备的供需指明方向,冷藏车的供需必然要跟上发展步伐。

受利益驱动,冷链领域正是资本市场热点。一些原本不以冷链为主营的企业、外资也纷纷掉转船头,尤其是品牌公司抓紧时机进入我国市场,凭借先进的技术和管理,解决冷链技术问题或方案问题,抢占市场份额,或合资兴建冷库,或生产冷藏车和其他各种设备,直至控制整个冷链。尤其是,生鲜电商不断兴起、持续升温,跨界融合渐成趋势。但冷链物流,尤其是道路冷链运输发展速度明显滞后。两者不匹配,导致冷链系统失衡。

推进两化融合存在的若干问题

结合市场来看,道路冷链运输作为生产性服务业的重中之重,本该与第一、二产业企业共同进化,实现工业化和信息化的两化融合。这样的理想很丰满,但现实很骨感。先进工业企业将电子信息技术广泛应用到工业生产的各个环节,信息化是企业经管的常规手段。两者在技术、产品、管理等各个层面相互交融,彼此不可分割,从工业3.0进入到工业4.0阶段。工业电子、工业软件、工业信息服务业等新产业应运而生,唯有绝大多数道路冷链运输企业还在道路运输2.0阶段求生图存,信息化进程和工业化多是独立进行,是单方的带动和促进关系。

在这一背景下,电商企业凭着既往经验,涉足生鲜领域,吸引道路冷链运输车辆为之服务,甚至被视为冷链物流发展的春天。最为人瞩目的是,企业以互联网平台为基础,利用信息通信技术与各行业进行跨界融合,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不断创造新产品、新业务与新模式,构建连接一切的新生态。不少地方政府在招商引资时,对其用地、税收等方面也给予优惠政策待遇。

河南鲜易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河南鲜易供应链有限公司、河南众品食业有限公司重组成立,通过两化融合,相继实现互联网+农牧产业链、食品产业链、温控供应链、电子商务,建设鲜易冷链物流综合服务平台——冷链马甲,引起各级政府的高度关注。相比这些大体量的高手们,中小规模的垂直生鲜电商日子愈发难过。数据显示,目前全国4000多家生鲜电商,1%实现盈利,4%持平,88%亏损,剩下的7%是巨额亏损。观察人士推论,谁掌握大平台,谁就有冷链物流市场发言权。

生鲜电商的发展和大量资金投入驶入快车道,对冷链物流的要求变得水涨船高,一时难以跟上生鲜电商的步伐。生鲜产品在物流过程中极易损耗,保鲜所需冷链系统建设需大量资金支持,成本高,风险大。这使商家集中向高端生鲜产品发力,损耗成本随之攀升。中小电商采取粗放运营模式,以次充好、修改产地……这样的一锤子买卖,让消费者无法接受。在经历资本和创业的狂热后,生鲜电商粗放式经营的恶果显现,沦为投资陷阱,牵引道路冷链运输遭遇“倒春寒”,再次推高物流成本。对此,业内人士认为,生鲜电商的发展关键在于产品的冷链物流能力。

工商企业从事电子商务无可厚非,但凭借电商技术、外来资本等优势,生产、供应、销售一体化,直接操作道路货运,大而全、小而全的态势越演越烈。如此重复建设,专业化操作程度低,直接导致物流作业过程的效率低下,成本过高,所获利润很难反哺现代物流,而是转投其他领域。即便是物流、运输、仓储、配送中心的建设,或发展缓慢,或转包转卖给道路冷链运输企业,变相增加冷链物流成本。此举严重拖累道路货运、冷链物流等专业企业,也难以共享大数据信息,以至于业务萎缩、效益滑坡,甚至退出市场,导致行业市场集中度更加分散,严重影响道路冷链运输转型升级进程。

“道路冷链运输+互联网”所遇到的资金、技术和政策等问题,只是刚需和阵痛。先进技术只是冷链运输生产组织化的一种手段,为实体运行提供助力,终究不会代替和颠覆实体的功能。

事实表明,冷链物流身缠痼疾,不治将恐深。换而言之,道路冷链运输企业向第三方冷链物流转型升级,也是生鲜电商借力发展的最佳选择。遗憾的是,目前冷链物流企业服务还未形成产品化。

对于看起来很美、刚刚起步、体量有限的生鲜电商没有优惠政策引导,不与道路冷链运输企业寻求合作,另起炉灶,自建冷链物流体系,承担巨大资金压力,各种硬件投入不能及时带来盈利,最终将自身发展拖垮。所以,冷链发展有资本助力,固然会走上快车道。但需要思考的是,资本是一把双刃剑,做好资本扩张与冷链物流的平衡显得尤为关键。如果没有做好在冷链物流上下一番苦功的打算,又没有更好的商务协同模式,谨慎从事就显得极为必要。

区域经济从某种程度上说是运输经济、物流经济,道路冷链运输的地位和作用不言自明。冷链物流繁荣的先决条件,无疑是交通和区位优势。若是因地制宜,作一篇关于冷链物流的大文章,既是培育新兴产业,又是一个现实的转型,既是无烟工业,又可把交通优势、区位优势发挥出来,看得见、抓得住、来得快、收益大。河南着眼于建设“买卖全球”现代物流中心和生产性服务业大省的建设目标,落实中国(郑州)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建设工作行动计划(2016-2018年),健全发展冷链物流的政策体系,加快发展第三方冷链物流就显得更加迫切。

冷链物流业亟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对消费者而言,品质控制已成制约生鲜电商发展的关键。对冷链物流而言,挑战还远不止于此,最难的是改善产业生态,缩短冷链链条。主要有两点:一是网络覆盖有待加强,二是运输条件严重不足。打造完善高效的冷链物流体系,需要道路冷链运输领域相关各方的实质性行动,共享发展机遇。无论商机大小,任何企业都难以包打天下。只有各方协同联动,促进产业融合发展、借力借势,才能有效提高要素供给的能力和水平。

首先,大力发展第三方冷链物流。

通过政策引导、市场监管和行业自律,鼓励工商企业专注于核心业务,把自我处理的物流活动分化出来,及时将商品信息转化为货源信息,委托给专业物流服务企业,通过信息系统与物流企业保持密切联系,以达到对物流全程管理的控制。而第三方物流企业以“大综管”形象,为用户提供以合同为约束、以结盟为基础的,系列化、个性化、信息化的一站式物流代理服务,整合资源、合理有效控制成本、减少货物周转时间。改造原有物流模式,摒弃各自的劣质服务,分享对方的资源优势、投资机会和经营红利,加快转型升级与商业模式创新,实现专业化、规模化。

其次,冷链物流向系统化方向发展。

冷链物流企业与相关企业缔结命运共同体、利益共同体,打造冷链物流服务集成商,为区域经济提供合并驱动力。同时政府以招商引资待遇,扶持本土道路冷链运输企业,建设冷链物流基地或综合物流园区,解决大型民营道路运输企业用地难题。

以生鲜农产品为依托,把高速公路作为冷链物流网络的运输通道,与铁路专用线(或航空港区、水运港口)进行链接,合理分工联运,规划建设冷链物流枢纽和大型综合物流园区,完善冷链物流设备设施,为多式联运、集装箱运输和共同配送等新模式提供场地和基础。逐步提升车辆的标准化、轻量化、信息化水平,促进超限治理工作落实到位。

再者,冷链物流与物联网、大数据深度融合。

工商企业、道路货运企业从打造高效供应链出发,联建冷链物流信息平台,应用互联网技术,发展物联网、库联网和车库网,有选择地发展无车承运人、第四方冷链物流,并建立区域冷链物流追溯体系,降低车辆空驶率、设备空置率,尽可能快速将货物从原产地的批发市场直接送达零售市场。最终,建设一批效率高、规模大、技术新的跨区域冷链物流配送中心,形成具有较强资源整合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核心冷链物流企业。

上一篇: 下一篇:

您好!请登录

点击取消回复
    展开更多
    免费预约高效物流服务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