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3月10日上午,一艘悬挂美国国旗的油轮与一艘葡萄牙籍集装箱船在英国东约克郡附近的北海海域发生剧烈碰撞。事故瞬间引发连环爆炸,两船燃起冲天大火,浓烟遮蔽了周边海域。尽管火势持续蔓延,但所幸船上37名船员已全部获救,仅一人因轻伤送医治疗。
近日,土耳其伊斯坦布尔近海发生一起国际船舶碰撞事件,美国籍油轮“Mia”号与巴拿马籍集装箱船“Orita”在航行动作中发生意外接触。事发时油轮正处于锚泊状态,集装箱船在转向操作过程中与静止船舶发生擦碰,导致油轮压载舱受损并出现水体泄漏。尽管土耳其当局迅速核查确认泄漏物为船舶压载水而非原油,仍启动了海上污染应急响应机制,对周边海域实施环境监测与防控。
国际物流行业正面临新一轮成本结构调整,UPS近期公布的燃油附加费与支付附加费调整方案,再次将跨境卖家的成本管控问题推向焦点。此次费率调整不仅反映了全球能源市场的波动,更揭示了物流企业应对运营压力的策略转变。对于依赖国际运输的电商卖家而言,如何在费率上涨的背景下实现成本优化,已成为维持市场竞争力的关键课题。
近期,美国政府提出一项针对中国船舶的高额港口收费政策引发全球航运业震动。根据提案,凡悬挂中国国旗或由中国制造的船舶进入美国港口,单次需缴纳最高150万美元的费用,即使船舶所属公司为外国企业,仍需按比例支付。这一政策被视为美国试图遏制中国在海运领域主导地位的关键举措,同时意图通过资金注入和技术升级重振本国造船业。然而,该提案的实际效果与潜在连锁反应备受争议。
国际海运市场正经历新一轮运价波动周期,主要航运联盟虽采取航线收缩策略,但仍难以扭转市场颓势。地中海航运、海洋联盟及“双子星”联盟近期相继取消跨太平洋和亚欧航线班次,试图通过主动削减运力缓解供需失衡。然而,行业分析显示,当前市场面临的根本矛盾在于全球贸易增速放缓与运力过剩的双重压力,结构性调整措施收效甚微。
美国政府近期拟对中国制造船舶征收高额港口费用的提案,在航运领域掀起轩然大波。这一政策表面上旨在削弱中国海运业的主导地位并振兴美国造船业,但其实际影响可能远超预期,甚至对全球贸易与航运网络形成深远冲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