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按作用的层次和环节,可分为社会物流、行业物流和企业物流,其中企业物流又可以进一步细分为企业生产物流、企业销售物流、企业供应物流、企业回收物流和企业废弃物流等。
(1)社会物流。社会物流是指超越一家一户的、以一个社会为范畴、面向社会为目的的物流。它是指流通领域所发生的物流,是全社会物流的整体,所以又称为大物流或宏观物流。这种社会性很强的物流往往是由专门的物流承担人承担的,社会物流的范畴是社会经济大领域。社会物流研究再生产过程中随之发生的物流活动和国民经济中的物流活动;研究如何形成服务于社会,同时面向社会又在社会环境中运行的物流;研究社会中物流体系结构和运行,因此带有宏观性和广泛性。社会物流的一个标志是:它是伴随着商业活动发生的,也就是说物流过程和所有权的更迭是相关的。
(2)行业物流。同一行业的企业是市场上的竞争对手,但在物流领域中常常相互协作,共同促进物流系统的合理化。例如,日本的建设机械行业,提出的行业物流系统化的具体内容有:各种运输手段的有效利用;建设共同的零部件仓库,实行共同集中配送;建立信息化及设备共享的共同流通中心;建立技术中心,共同培养操作人员和维修人员;统一建设机械的规格等。又如,在大量消费品方面采用统一传票、统一商品规格、统一法规政策、统一托盘规格、统一陈列柜和包装等都是行业物流合理化的结果。行业物流合理化的结果是参与的各个企业都得到相应的利益,因此,各行业协会应该把本行业的物流作为重要的研究课题之一。
(3)企业物流。企业是社会提供产品或某种服务的经济实体。一个工厂要购进原材料,经过若干个工序的加工,形成产品销售出去。一个运输公司依据客户的要求将货物运送到指定地点。在企业经营范围内由生产或服务活动所形成的物流系统称为企业物流。企业物流又可以分为:
①企业生产物流。企业生产物流是指企业在生产工艺中的物流活动。这种物流活动是与整个生产工艺过程伴生的,实际上已构成了生产工艺过程的一部分。企业生产过程的物流大体为:原料、零部件、燃料等辅助材料从企业仓库或企业的“门口”开始,进入到生产线的开始端,再进一步随生产加工过程一个一个环节地流动,在流动的过程中,本身被加工,同时产生一些废料、余料,直到生产加工终结,再流至成品仓库,便终结了企业生产物流过程。
②企业供应物流。企业为保证本身生产的节奏,不断组织原材料、零部件、燃料、辅助材料等供应的物流活动,这种物流活动对企业生产的正常、高效进行起着重大作用。
③企业销售物流。企业销售物流是企业为保证本身的经营效益,不断伴随销售活动,将产品所有权转给用户的物流活动。在现代社会中,市场是一个完全的买方市场,因此,销售物流活动便带有极强的服务性,以满足买方的需求,最终实现销售。在这种生产前提下,销售往往以送达用户并经过售后服务才算终止。
可见,销售物流的空间范围很大,这便是销售物流的难度所在。在这种前提下,企业销售物流的特点便是通过包装、送货、配送等一系列物流实现销售,这就需要研究送货方式、包装水平、运输路线等并采取各种诸如少批量、多批次、定时、定量配送等特殊的物流方式达到目的,所以,其研究领域是很宽的。
④企业回收物流。企业在生产、供应、销售的活动中总会产生各种余料和废料,还有作为包装容器的纸箱、塑料筐等,这些物品的回收是需要伴随物流活动的;而且,在一个企业中,回收物品处理不当,往往会影响整个生产环境,甚至影响产品质量,还会占用很大空间,造成浪费。
⑤企业废弃物流。企业废弃物流是指对企业排放的无用物进行运输、装卸、处理等的物流活动。生产和流通系统中所产生的无用废弃物,这些如不妥善处理,不仅会造成环境污染,还会妨碍生产的持续开展。一般来说,废弃物流没有经济效益,但社会效益较大。为了减少资金消耗,提高效率,更好地保障生活和生产的正常秩序,对废弃物资综合利用的研究很有必要。